2008年8月1日星期五

寫在受洗之日 -- 傅淑新 18/09/2005

今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,因為我將接受洗禮﹐向眾人宣佈我是一名基督徒。自從接觸基督信仰至今,已有四年的時間。最初的兩年裡,我對神的存在還表示懷疑。歷經反復的感悟和思考,我決定相信耶穌﹐並接受祂做我的救主,四年後的今天終於邁出這信心同時也是順服的一步﹕接受浸禮。。

我是在無神論的環境中長大的,接受的是無神論的教育。在接觸基督信仰之前,對信仰問題很少想過。五年前,我在北京認識了一位基督徒朋友,她曾帶我去過一次家庭教會的活動。看到他們那麼虔誠,我真的不能理解,因為我一直相信個人奮鬥,相信自己要做命運的主宰,腳下的路要靠自己走。即使生活中遇到困難一籌莫展,首先想到的是求佛,因為當時對佛教的了解更多一些。其實,我對佛教更多的認識是從我先生那裡來的。他為了和我辯論信仰的問題,讀了不少佛教的書籍。值得一提的是,這些辯論非但沒有把我拉向佛教的信仰,反而促進了我對基督教的信心。想必這也是神的安排吧。

四年前,我們一家來到英國。最初的日子對我來說不太好過。先生上班,女兒上學,我在家無聊。想想自己的未來,不知何去何從,感覺漂泊不定。我曾在日記裡這樣寫到:

漂泊的心呀,從未有個固定的家;奔波的雙腿,從未有過閑暇。家在哪裡?如果說在事業開創成長的地方,可事業又在哪裡?如果說家在父母所在的地方,可我畢竟已經獨立。如果說家在愛人和孩子所在的地方,可他們又到哪裡去?漂泊呀,命定如此,家只能在自己的心裡。

這種心境,再加上對親人的思念,導致心情就像英國的天氣,多陰少晴。當時不信神也不信佛,但是信命了。

過了四五個月,我在Loughborough結識了一位英國朋友,Celia。她為人很熱情,善談,操一口倫敦口音,而且嗓音很好聽。我們經常在一起談心,我向她訴說我的煩惱,她便引導我向神禱告。起初我半信半疑,抱著試試看的態度。後來她又送我一本聖經,閑談之後我們就一起讀一段。這樣一來,我的心情逐漸好了一些。我覺得她就像神派來幫助我的天使。可以這樣說,在尋找神的道路上,在Loughborough的後半年,已經播下了種子。

我來到愛丁堡後,繼續尋求教會,參加我們這裡的周五查經,信心一點點的成長。這些變化都記錄在日記中,其中有一首詩歌這樣寫到:

贊美天父(――查經體會點滴,於愛丁堡,2002年十一月)

當我們還在沉睡時,
天父已將禮物放在枕邊――天父的愛,
沉甸甸的,濃濃的,
我們卻全然不知。
漫無邊際的在睡夢中尋找。

當我們醒來的瞬間,
看到了這份無價的禮物――天父的愛,
這愛是可依的,永恆的,
我們不再是迷茫的尋夢之人,
因為我們有完美的天父的愛。

是這份愛,
卸下我們肩上的擔子,
趕走我們心頭的焦慮,
更喚起我們心底無盡的熱情,
願我們在天父愛的陪伴下走到永遠!

這首詩歌表達的只是當時為神的愛而感動,自己還沒有做到對神完全的信靠。雖然總覺得有這樣的信仰很好,但是還是常常自問,如何就有了這個信仰了呢。直到兩年前的夏天,黃小石長老來講道,在第二天的講道中,他這樣說,“人想喝水,是因為有水”。他的話讓我茅塞頓開,人希望有神,是因為神真的存在。這道門跨過了,我還猶豫什麼呢。我應該勇敢的追求這個信仰,接受神所賜的恩典,於是我決志跟從。

在之後的兩年裡,我不是經常來教會,一方面是由於學習忙,另一方面,我當時有一種觀點,認為心裡有神,神就和我同在。就這樣雖然心裡決定了跟從主耶穌,但是還沒有付諸行動上來。信心倒是沒有減,但也沒有長。今年復活節的時候,我還沒有心思洗禮呢。五月份樹梅常叫我來參加周五的查經,還參加周日的禮拜。記得應該是五月的最後一個周日,那天是黃天權牧師講“信心”。他講到,一位學者多年的科研成果被一個朋友盜用而搶先發表,身心蒙受重大打擊,後來得到聖經中亞伯拉罕和他的侄子羅得在曠野的故事的啟發,撫平了心理的創傷。其實我們現實中受委屈,和委屈別人的確是常事,那如果堅信神是愛我們的,還有什麼不可原諒的呢。那天敬拜後,我就告訴汪帆,決定受洗。不久,尊恩來愛丁堡講道,每次聽他講我都很感動,讓我的信心大大地增長,感謝神的安排。

還記得在Loughborough時,有一位基督徒姐妹,她和先生都是清華大學的博士,我問她成為基督徒的感受和關鍵點是什麼,她說:“感受就是心裡平安,關鍵點就是信”。

現在我也真誠的講,作為基督徒的感受是心裡平安,全憑信心。

信了,就不再是斷了線的風箏;信了,就不再是浪跡天涯的游子;信了,就不再是沒有航向的船。雖然我們是滄海一粟,卻同在天父溫暖和闊大的懷抱裡。

最後我想講的是,在我追求真理的途中,求主耶穌一路做我腳前的燈,照亮我前面的路,一直到永永遠遠。

没有评论: